<optgroup id="gm64y"><small id="gm64y"></small></optgroup>
<center id="gm64y"><div id="gm64y"></div></center>
<noscript id="gm64y"></noscript>
<optgroup id="gm64y"></optgroup><optgroup id="gm64y"></optgroup>
<center id="gm64y"><div id="gm64y"></div></center>
<code id="gm64y"></code>
<center id="gm64y"><small id="gm64y"></small></center>
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EVIDENT共聚焦/超分辨助力Nature發文揭示應激顆粒亞型鑒定范式

EVIDENT共聚焦/超分辨助力Nature發文揭示應激顆粒亞型鑒定范式

瀏覽次數:648 發布日期:2024-6-4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圖片

本文作者:尚澤華
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全國重點實驗室賈大課題組


應激顆粒(SGs)是真核細胞在應對缺氧、熱休克、病毒感染和氧化應激等各種應激時形成的無膜 RNA 顆粒1。SGs 的形成會導致細胞新陳代謝的重新規劃、翻譯的抑制以及正常細胞信號的改變,從而幫助細胞存活。SG 是通過一種稱為液-液相分離(LLPS)的物理過程形成的,其中包含許多蛋白質,包括小核糖體亞基、翻譯起始因子、翻譯受阻的 mRNA 和 RNA 結合蛋白2。最近發現了一個由 36 個 SG 蛋白組成的核心 SG 網絡,其中 G3BP1/2 是中心節點3。這些蛋白對調節 SG 的組裝和功能至關重要。在許多病理情況下,如病毒感染4-8、神經退行性疾病9-11和癌癥12、13等,SG的組裝和分解失調都會發生,這突出了SG在人類疾病中的重要性。最近的研究發現,不同類型的應激會誘導不同的 SG 亞型,這些亞型在組成、組裝和解體的動態以及細胞功能方面各不相同14。例如,亞砷酸鈉或熱休克處理會誘導形成典型的 SG,這種 SG 更具有活力,能起到促進生存的作用15。與此相反,亞硒酸鈉等化療藥物或紫外線照射會導致非典型 SG 的形成,這種 SG 的動態性較弱,對細胞有促進凋亡的作用15、16。盡管應激特異性 SG 亞型的概念正在形成7、15、17-19,但它們不同的蛋白質和 RNA 組成及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探索。

圖片

2024年5月15日,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全國重點實驗室賈大課題組與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 IF=16.6 (2023) / JCR分區: Q1 )在線發表了題為“TRIM25 predominately associates with anti-viral stress granules“ 的研究論文。該工作利用 G3BP1 鄰近蛋白生物素化標記實驗發現 TRIM25 是抗病毒 SG 的有效標記物。課題組成員發現 TRIM25 會獨立發生 LLPS 現象,而 dsRNA 的存在會顯著增強這種反應。Poly(I:C)處理和RNA病毒感染都會引發TRIM25和G3BP1的共相分離,從而顯著提高TRIM25對底物的泛素化活性,其中許多底物都定位于SGs中。TRIM25和G3BP1的共相分離對激活RIG-I信號通路和限制RNA病毒感染至關重要。該研究不僅為抗病毒信號通路的調控提供了新的見解,而且為研究應激特異性 SG 亞型的組成、動態和功能建立了一個研究范式。
 

圖片
 
該研究首先采用了一種鄰近生物素化標記(BioID)方法(圖1)來鑒定poly(I:C)刺激下的 G3BP1 相互作用網絡。在 937 個差異蛋白中,有 181 個屬于以前鑒定的 SG 蛋白成分,包括許多 SG 核心蛋白,如 HDAC6 和 DDX3X。有趣的是,TRIM25在所有蛋白中增加最為顯著,它是一個泛素化依賴性抗病毒先天免疫反應的驅動蛋白,經 poly(I:C) 處理后富集了 130 倍(圖1)。這意味著,poly(I:C) 處理會刺激 TRIM25 被招募到 SG(即抗病毒 SG)中。

圖片

圖1. G3BP1的鄰近蛋白標記組鑒定到TRIM25是受poly(I:C)處理富集的SG核心蛋白

(A) G3BP1 BioID 方法與基于 TMT 的定量蛋白質組學相結合的示意圖。(B) 如(A)中所確定的,由 poly(I:C) 處理誘導的 SGs 核心蛋白列表。

隨后,研究人員為了探究poly(I:C)處理導致的TRIM25被招募到SG中是否有特異性,使用各種應激誘導劑,系統地處理了過表達GFP-TRIM25的HeLa細胞:RNA病毒入侵(仙臺病毒,SeV)、外源dsRNA應激(poly(I:C))、氧化應激(亞砷酸鈉)、ER應激(毒胡蘿卜素)、翻譯抑制(嘌呤霉素)、蛋白酶體抑制(MG132)、能量耗竭(CCCP)、熱休克和滲透壓應激(山梨醇)。并使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技術平臺EVIDENT FV3000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檢測TRIM25與G3BP1顆粒的共定位狀態。不出所料地,所有誘導劑都輕易地誘導 G3BP1 陽性顆粒的形成。有趣的是,雖然在多種條件下都能觀察到 TRIM25 點狀聚集,但只有當細胞感染 SeV 或用 poly(I:C) 處理時,TRIM25 和 G3BP1 才會形成共定位的點狀物(圖2)。

圖片

圖2. TRIM25僅在poly(I:C)和SeV處理下與G3BP1共定位

(A) 具有代表性的熒光顯微鏡圖像顯示了在各種應激條件下 TRIM25 與 HeLa 細胞中內源性 G3BP1 的共定位。(B) TRIM25 和 G3BP1 病灶之間的最短距離。在 HeLa 細胞中,各種應激類型如(A)所示。在所有應激類型中,Sev 感染和 poly(I:C) 處理導致的距離最短。

然后,為了確定 TRIM25-G3BP1 相互作用是如何促成其共相分離發生的,研究人員構建了一系列TRIM25截短突變體,并將“PTFG”鑒定為TRIM25結合G3BP1所需的最小氨基酸片段(數據未展示)。將 mCh-TRIM25(WT 或 ∆PTFG )和 GFP-G3BP1 共轉染到 HeLa 細胞中,并使用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全國重點實驗室平臺EVIDENT SpinSR轉盤共聚焦快速成像和快速超高分辨率系統進行活細胞成像,觀察 TRIM25 液滴和 SGs的動態特征。TRIM25 WT 和 G3BP1 液滴在poly(I:C) 轉染后不到 5 小時就出現了,并顯示出很強的共定位(圖3)。相比之下,TRIM25 ∆PTFG 液滴的形成明顯延遲,直到 poly(I:C) 處理后 8 小時才被觀察到(圖3)。TRIM25 ∆PTFG 與 G3BP1 之間的共相分離傾向遠低于 TRIM25 WT 與 G3BP1(圖3)。免疫熒光實驗進一步證實了這些觀察結果(圖3)。

圖片

圖3. PTFG序列是TRIM25與G3BP1形成共相分離所必需的

(A) 轉染 poly(I:C) 后 G3BP1(綠色)和 TRIM25 WT 或 ∆PTFG (紅色)點狀顆粒形成的延時顯微照片,以及轉染后 6 小時或 10 小時斑點的放大圖像。比例尺:10 µm。插圖:白色框內區域的放大圖。(B) TRIM25 的 PTFG 基序是與 HeLa 細胞中的 G3BP1 共定位所必需的。細胞轉染了 GFP-TRIM25 ∆PTFG 而不是 TRIM25 WT。比例尺:10 μm。

最后,研究人員發現TRIM25 和 G3BP1的共相分離對調節 RIG-I 信號通路至關重要。使用定量 RT-PCR (qPCR) 方法測定干擾素通路中多個關鍵基因的 RNA水平。研究人員發現經 poly(I:C) 處理后,TRIM25 WT 能顯著增強 IFNα、IFNβ、IFNγ 和 ISG56 的表達。相反,轉染 TRIM25 PTFGAAAA或∆PTFG后,這些 IRF3 依賴性基因的表達則不被增強(圖4)。

圖片

圖4. TRIM25-G3BP1 共相分離激活RIG-I介導的先天免疫

(A-D) 用 TRIM25 WT、TRIM25 PTFGAAAA或∆PTFG轉染HEK293T細胞,然后用poly(I:C) 處理 12 小時。用qPCR測定IFNα (A)、IFNβ (B)、IFNγ (C)和ISG56 (D)的 mRNA 水平。

綜上,本文作者通過鄰近標記G3BP1蛋白互作組結合活細胞成像與無膜細胞器的亞細胞定位分析的方法將TRIM25鑒定為應激顆粒中承擔抗病毒功能的重要成分。該工作構建了一個研究應激顆粒亞型的研究框架,有助于開發更有針對性的療法來治療與應激有關的疾病。
本文中多色熒光標記的細胞圖像都是采用Evident激光掃描共聚焦FV3000拍攝。FV3000的全真光譜技術可以自由調整標記熒光信號的收集波段,并有效防止不同標記之間的熒光串擾,幫助用戶獲取更加真實可靠的數據。另外,本文還利用FV3000觀察了活細胞中的G3BP1液滴以及通過FRAP實驗驗證了其相分離特性。FV3000靈活高效的龍卷風光刺激模式以及追蹤運動中的液滴并分析其漂白區域熒光強度變化的功能,是幫助用戶進行相分離研究的利器。(Evident新一代激光掃描共聚焦系統FV4000現已發布。)
 

圖片
Evident新一代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FV4000
 
文章中的活細胞實驗采用了Evident轉盤共聚焦超分辨系統SpinSR,其高速、高分辨率和低光毒性的特點,適合對快速動態變化的活細胞進行長時程觀察。
 
Evident轉盤共聚焦超分辨系統SpinSR
 
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全國重點實驗室賈大研究員與四川大學基礎與法醫學院Peng Bai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碩士生尚澤華,博士生張思韜、王瑾瑞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蘇州大學博士生周莉莉、四川大學華西生物治療國重創新班本科生張欣悅也為本研究做出重要貢獻。本研究還得到了周芳芳、楊培國、Daniel D. Billadeau、張令強等教授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李丕龍教授的指導和幫助。

參考文獻

1. Anderson, P. & Kedersha, N. RNA granules: post-transcriptional and epigenetic modulators of gene expression. Nat Rev Mol Cell Biol 10, 430-436 (2009).

2. Guillen-Boixet, J. et al. RNA-Induced Conformational Switching and Clustering of G3BP Drive Stress Granule Assembly by Condensation. Cell 181, 346-361 e317 (2020).

3. Yang, P. et al. G3BP1 Is a Tunable Switch that Triggers Phase Separation to Assemble Stress Granules. Cell 181, 325-345 e328 (2020).

4. Eiermann, N., Haneke, K., Sun, Z., Stoecklin, G. & Ruggieri, A. Dance with the Devil: Stress Granules and Signaling in Antiviral Responses. Viruses 12 (2020).

5. McCormick, C. & Khaperskyy, D.A. Translation inhibition and stress granules in the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 Nat Rev Immunol 17, 647-660 (2017).

6. Poblete-Duran, N., Prades-Perez, Y., Vera-Otarola, J., Soto-Rifo, R. & Valiente-Echeverria, F. Who Regulates Whom? An Overview of RNA Granules and Viral Infections. Viruses 8 (2016).

7. Guan, Y. et al. Multiple functions of stress granules in viral infection at a glance. Front Microbiol 14, 1138864 (2023).

8. Manjunath, L. et al. APOBEC3B drives PKR-mediated translation shutdown and protects stress granules in response to viral infection. Nat Commun 14, 820 (2023).

9. Wolozin, B. & Ivanov, P. Stress granules and neurodegeneration. Nat Rev Neurosci 20, 649-666 (2019).

10. Marmor-Kollet, H. et al. Spatiotemporal Proteomic Analysis of Stress Granule Disassembly Using APEX Reveals Regulation by SUMOylation and Links to ALS Pathogenesis. Mol Cell 80, 876-891 e876 (2020).

11. Markmiller, S. et al. Context-Dependent and Disease-Specific Diversity in Protein Interactions within Stress Granules. Cell 172, 590-604 e513 (2018).

12. Asadi, M.R. et al. Stress Granules Involved in Formation,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of Cancer: A Scoping Review. Front Cell Dev Biol 9, 745394 (2021).

13. Lee, J.I. & Namkoong, S. Stress granules dynamics: benefits in cancer. BMB Rep 55, 577-586 (2022).

14. Advani, V.M. & Ivanov, P. Stress granule subtypes: an emerging link to neurodegeneration. Cell Mol Life Sci 77, 4827-4845 (2020).

15. Aulas, A. et al. Stress-specific differences in assembly and composition of stress granules and related foci. J Cell Sci 130, 927-937 (2017).

16. Reineke, L.C. & Neilson, J.R. Differences between acute and chronic stress granules, and how these differences may impact function in human disease. Biochem Pharmacol 162, 123-131 (2019).

17. Zeng, W.J. et al. Initiation of stress granule assembly by rapid clustering of IGF2BP proteins upon osmotic shock. Biochim Biophys Acta Mol Cell Res 1867, 118795 (2020).

18. Liu, Y. et al. Hypoxia-Induced FUS-circTBC1D14 Stress Granules Promote Autophagy in TNBC. Adv Sci (Weinh) 10, e2204988 (2023).

19. Cabral, A.J., Costello, D.C. & Farny, N.G. The enigma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stress granules: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new perspectives. Front Mol Biosci 9, 1066650 (2022).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4 生物器材網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
免费看国产片黄色网站视频